【把爱付诸行动】观音家族同心协力即时赈助飓风灾民美国新闻组综合报导(原文为英文和悠乐文)2005年8月29日星期一,美国史上最惨重的天灾之一卡崔娜(Katrina)飓风以每小时225公里(140英里)的风速,夹带着九公尺(30英尺)高的巨浪,呼啸狂袭美国密西西比州、路易斯安那州及阿拉巴马州,沿岸地区有很多房屋被强劲的暴风摧毁得面目全非。然而在这场大风暴中,危害最大的是洪水泛滥。路易斯安那州纽奥良市的主要海岸堤防不但被大浪冲毁,而且在短短几个小时内,整座城市已有百分之八十的地区被洪水淹没。
1996年,师父曾给予世界各小中心极具前瞻性的指示,她建议同修参加救灾训练课程,并添购对讲机系统与急救装备。当时美国许多小中心便遵照师父的指示,而这些防范措施在这次卡崔娜风灾的救援行动中,正好派上用场。例如:当救援队员在手机无法收发讯号的灾区进行救援时,各组工作人员只能依赖对讲机才能互相联系。 更不可思议的是,在飓风来袭的两天前,也就是8月27日,师父曾爱心指示所有的小中心,日后各地若发生任何灾难,都要向总部报告并申请资助。
在目睹电视上灾区满目疮痍的惨况后,佛州小中心与休士顿小中心立即联手进行救援工作。正当飓风大肆蹂躏密西西比州时,就马上派出一组灾情勘察先遣队自佛州出发。 半路上,勘察队就接到佛州小中心的通知,得知有一位师兄住在密西西比州的海湾港(Gulfport),而该地区正位于飓风路径的中途。由于当时飓风的威力高达五级(时速大于或等于250公里),这位师兄的电话通讯已告中断,无法取得联系。然而,透过网路逆向寻址功能,救援队在即将进入这个区域之前,及时找到这位师兄的地址。 由于师父的巧妙安排,就在这位师兄准备撤离家园之前,救援队正好抵达他家。所幸他的房子位于洪水泛滥区之外,因此房子仍然完好。这位师兄很乐意地提供自己的房子充当临时的救灾总部,并带领救援队前往附近灾情最惨重的地区发放救援物资。当时在海湾港一带,还看不到其他救援单位,甚至连美军部队也都还没到达。
8月31日星期三晚上,由俄亥俄州和亚利桑那州同修所组成的三人小组,以小卡车载运面包、三明治、花生酱、水、手电筒、婴儿尿布、婴儿用湿巾、妇女用品及其他物资,火速赶往路易斯安那州救灾。
当第一组救援队展开救援行动的同时,佛州、奥勒冈州、维吉尼亚州、德州、马里兰州、俄亥俄州以及印第安纳州的同修,也立即加入赈灾行列,总计有来自十四州的一百多位同修参与这次的赈灾工作。
在手机无法收讯的地区,同修彼此间的联络就相当困难,第一组救援队总共持有六支手机,但几乎都收不到讯号。幸好有一位师兄在飓风来袭之前才刚建立了一个网路连线资料库,因此他马上把它转变成赈灾资料交换网站,供各救援小组随时上传最新的消息。 救援队也携带具有无线上网功能的手提电脑,透过网路便捷的查询功能,同修得以在赈灾期间,取得政府设置的灾民收容所资料和飓风的卫星影像图,以随时掌握灾区情况。另一项很实用的科技--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可以提供地球表面上绝大部分地区的准确定位和高精准度的时间基准),对此次赈灾工作也帮助很大。由于在海湾港和拜洛希(Biloxi)一带,许多街道的路标都被强风吹倒,因此,救援队同修便将一种极为轻便的GPS接收器连接在手机上使用,以确认他们的所在位置。此外,他们还在GPS地图上标示下次预计返回的地点。在美国同修历年来的救援行动中,此次堪称是将高科技运用得最为淋漓尽致的一次。
8月31日,也就是飓风肆虐的第三天,世界各地都得知了此项令人震惊的消息:整个纽奥良地区几乎全被海水淹没,大约有十万民众的性命岌岌可危。因此,同修立即组成第二组救援队,并在巴顿鲁治(Baton Rouge)设置一处救灾营地。很遗憾的是,所有通往纽奥良的公路都已被警方封锁,救援队多次试图进入灾区,都遭到挡驾。但是他们毫不气馁,仍继续在网路上搜寻,查看各种地图,寻找其他的入口。 同修默默向师父祈求,并向警方解释进入灾区的理由。由于师父的巧妙安排,有一位师姊牺牲预定的癌症化疗疗程,携带了她的红十字会会员识别证前来,因此,清海无上师世界会的救援队终于获准进入纽奥良地区。事后这位师姊透露,她是听从师父1996年的建议,才报名学习心肺复苏术和一些急救课程,因而得到红十字会的证书和识别证。如果没有师父当年的先见之明,师姊就不会有这个识别证,要是没有这个识别证,纽奥良这场具有历史意义的救援任务恐怕会更为艰难。 救援队破例进入纽奥良地区之后,整个救援行动的重心就从密西西比州转移到灾区的核心地带,因此,救援队在巴顿鲁治的一家旅馆成立了新的救灾总部。在接下来的两天,救援队在纽奥良巨蛋体育馆(Superdome)外围的临时收容区,分发了饮水、冰块、食物和其他救急物品给三千多位灾民。
9月2日星期五上午,来自奥勒冈、洛杉矶和肯塔基州的同修纷纷抵达灾区,协助救灾。在得到大型量贩店Wal-Mart的允许后,救援队利用量贩店的停车场进行1,400份救援包及饮用水的分装打包作业。由于当地气温超过摄氏38度(相当华氏100度),所以同修还购买了许多冰块和1,100份冰淇淋,带到灾区。
在援助灾民时,同修接受了电视台记者的采访摄影,美国第三大新闻杂志《美国新闻与世界报导》(US News & World Report)也于9月12日刊登了救援队同修在进行救援工作时的照片。
巨蛋收容区的紧急求救
巨蛋收容区的情况简直惨不忍睹,现场虽然有数百组的军队、警察和媒体工作者,却无法提供灾民足够的食物和水,因此有些灾民面临死亡的威胁。9月1日下午,纽奥良市长就在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新闻中,为那些被安置在巨蛋体育馆的灾民发出紧急救援请求。当时,真正能为该区灾民提供基本物资者,只有救援队同修。 隔天,政府单位、救世军和其他组织,才利用卡车运送食物和水到这个临时收容区。于是同修们再度将救援总部移回海湾港,当地尚有数千名住在贫困社区的民众因无力撤离,而处在断水、断电及断炊的困境中。因此自9月3日到8日,救援队持续进行救援工作,直到当地基本的赈灾措施建立为止。在这段期间,救援队在拜洛希、海湾港、帕司克里斯全(Pass Christian)、圣路易斯湾(Bay St. Louis)和威夫兰(Waveland)等市,共发放食物和生活用品给3,900户灾民,其中光是饮用水就分发了37,460瓶。
当军队、美国红十字会及救世军陆续抵达密西西比州后,当地才开始设立许多物资发放中心,一些区域也逐渐恢复了电力供应,因此救援队于9月8日开始撤离海湾港。
于此同时,纽奥良地区的灾民们也开始搭乘巴士,疏散到邻近的德州。因此,达拉斯和休士顿小中心成立了数个心灵工作队,以抚慰那些无家可归、心灵受创的灾民,并将师父的爱力与希望带给他们。
在达拉斯,世界会的心灵工作队将爱心包裹赠送给那些疏散到团圆体育场(Reunion Arena)和会议中心的灾民,灾民们最喜爱全新的袜子和内衣。工作队同修也帮忙红十字会烹煮饭菜,并协助医疗及文书工作。 休士顿的美国红十字会主管叶尔瑟˙亚伯特(Ercel Albert),负责管理休士顿地区的灾民收容所,她安排世界会的心灵工作队探访许多当地的临时收容所。当她看到同修带来了许多礼物袋时,就要求我们送几百袋到红十字会的总部,因为那里不断有很多灾民前来寻求避难。红十字会通常不接受任何食物的捐赠,这一次的要求可以说是绝无仅有的情况。 9月2日星期五,同修们迅速采购物资,并分装成6,000份包含瓶装水、营养点心和个人必需品的礼物包。隔天,许多来自其他州的同修陆续抵达休士顿小中心,他们拜访当地的收容所和会议中心,并发放了数千袋的礼物。接着在9月4日,大约有三十多位同修首先前往收容大约一万名灾民的休士顿巨蛋体育馆外围,将礼物发放给一些个别户及其家属。许多灾民一看到满怀爱心的同修,都禁不住流下泪来。
另外,此地的保安警察也破例让世界会同修进入一些非开放区。救援队同修后来也能够进入巨蛋体育馆,亲手将礼物和水发放给灾民,实在是一项奇迹!这栋巨大的建筑物中放满了一排排的行军床。我们见到许多母亲坐在床边安抚幼儿,也看到坐轮椅的老人和卧病在床的病人,当他们一收到装有师父小法相的礼物时,脸上立刻绽放出光采。一些人甚至还跟同修一起欢笑、轻松地交谈,并一再向同修表达谢意。
另外,宾州同修还拜访了位于厄尔巴索的救世军总部,捐赠尿布、婴儿食品、婴儿奶粉、书写纸、笔、内衣、点心和毛巾等物品。该单位的负责人和工作人员非常高兴地表示,这些物品对灾民来说真是一大恩赐,因为大部分有婴幼儿的父母亲都迫切需要这些尿布和婴儿食品。
感人的小故事许多灾民在收到满满师父爱心的礼物时,也与救援队同修分享他们亲身经历的感人故事。以下是其中几则故事: 布兰达老太太回忆道,当洪水泛滥,水位淹过她的头部时,她被迫逃到自家的顶楼避难,并困在那里长达22个小时,身边既没有水也没有食物,直到政府单位要求撤离为止。她完全失去了丈夫的音讯,非常担心他的安危。她深深感受到师父的爱力和加持,直说:“感谢上帝派遣你们这些兄弟姊妹来这里从事如此高雅的工作。” 还有一对年轻夫妻带着分别是三岁、四岁和九岁的三个孩子,及一位十六岁的外甥,在飓风来袭当晚匆匆逃离家园,因为洪水突然涌进他们的屋内。当时他们背着幼小的孩子,涉过洪水,走到离家三条街之外的桥上避难,一家六口就睡在桥边,没有任何家当,也没有铺垫可以保暖干燥。他们全家不断地感谢师父及时送给他们这么珍贵的礼物,安慰他们的心灵。他们三岁的小女儿丽莎还温柔地亲吻同修,并热情地拥抱他们,舍不得让他们离开。
赈灾任务完成后,救援队同修欣慰地踏上归程,每个人都强烈感受到师父无所不在的大力量,时时刻刻保护、照顾着我们。师父的圣爱深植大家的心中,使我们对灾民的痛苦感同身受,而能够排除万难,不在乎身体疲惫及饱受污染的环境,带着上帝的爱,将救援物资分送给灾民。感谢师父为我们树立榜样,教导我们永远行善助人。施比受更有福,我们真的是这个星球上最幸运、最快乐的人,因为我们有您--伟大的师父。
“艺术与灵性”网路电视台--中天娱乐第159、161集节目中收录美国十四州同修合力救援的实况报导以及师父精采开示,欢迎上网观赏:
![]()
美国纽约州饥渴的灵魂获得身心的慰藉
根据最近一项调查报告,纽约光是2005年二月份就有将近36,166名流浪汉住在收容所,其中包括14,884名孩童。去年纽约市游民的数量已达到最高纪录,而这个数量还不包括在街上流浪的游民。收容所虽然有政府及民间的资助,但物质上的帮助毕竟比不上精神上的慰藉。我们发现游民真正需要的是精神上的关怀及尊严。 纽约同修因此在今年九月三日前往“彼得之家”(Peter's Place)提供游民营养素餐,此收容所是专为55-85岁之间的游民而设。为了提供最佳的服务,同修在准备食物之前,先前往收容所实地了解他们每周的食谱。我们发现他们没有能力提供游民水果及绿色蔬菜,而游民中又有很多是糖尿病及高血压患者。针对此情况,厨房组同修特别设计搭配一份低油、营养均衡且色香味俱全的菜单。 当天用餐时,所有的人都显得非常惊讶,他们没想到素食也可以做得这么美味。收容所的主厨对素食特别有兴趣,还与厨房组的师姊深入讨论素食的烹调方式,也因此对师父有进一步的了解。在供应餐饮的同时,我们也播放师父的录影带。许多人都问:“这是你们的师父吗?她好漂亮!”“她现在人在哪里?”“她今天会来吗?”其中有位女士表示:“我可以从电视荧幕中感受到师父的振动力!”并提到她是位回教徒,以前曾是素食者,当天看了师父录影带后,她又萌生恢复吃素的念头。另一位游民只看了师父的简介,就迫不及待一直询问有关师父及修行的资讯,几乎忘了眼前的美食。 由于师父的加持,餐后游民们都说:“我们从未吃过那么好吃的东西,吃完后也不觉沉重。”他们甚至对同修一一致谢,并要我们代为转达他们对师父的谢意。经过这次的活动,我们才了解自己何其幸运,有这个机会运用师父的教理,实地体验奉献的喜悦,其实该感谢的人是我们。 藉由这次提供素食给“彼得之家”的活动,我们将师父的爱及加持带给游民,让他们知道社会没有遗忘他们,在上帝眼里,他们和其他人一样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就如同收容所主厨所说:“我以前曾有份比现在更好的工作,可是在这里工作我比较快乐。我觉得冥冥之中有一股力量驱使我来此服务他们。”多么有灵性的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