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爾摩沙桃園詹勝傑師兄


 哈佛大學的教授丹尼爾•高曼為專門研究行為與腦部科學的專家,他的著作「情緒智商」(Emotional Intelligence)一書,在當時造成很大的轟動。書中闡述智商(IQ)並不是決定人成功與否的主要因素,反而是情緒智商(EQ)扮演很重要的角色。

 所謂情緒智商,就是指一個人處理情緒的能力。該書提到,根據研究發現人腦中有一個情緒記憶的中心,就是位於大腦側深部的杏仁核,它會根據不同的情境刺激,使人體產生立即情緒反應,而大腦額葉皮質則接受杏仁核及其它大腦組織所傳來的訊息,做進一步的反應,或修正之前杏仁核產生的情緒反應,這就是我們生活上所謂習慣及情緒的來源。我們過去的生活經驗積存在腦中的這些地方,當我們遇到情況時,大腦就根據這些積存資訊來反應,告訴我們該怎麼做,告訴我們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另外,當我們接受同樣的刺激越頻繁,大腦針對這個刺激所建立的神經連結網路就越多,反應也就越快,這就是所謂「積習漸靡」的道理。

 書上也提到如何能進一步控制情緒,方法有許多種,包括藥物或行為治療等等,但並不是每次都能成功。師父在早期的一篇開示「我執與觀音」中曾闡述非常清楚,當我們用新的思想或觀念去改正舊的習性時,也就是如今大部份行為或心理治療所用的方法,只是在腦中存入新的訊息欲圖取代舊有的而已。結果新的訊息又造成一種新的執著,當我們有一天發現它也不對勁時,又得再用另一種更新的觀念來取代它,整個頭腦就這樣塞滿新舊雜陳的概念。所以師父建議我們如果要真正改變習慣或執著,最好的方法就是「觀音」,用高等的振動力把這些積存在腦中的習慣資訊全部洗掉。

 這聽起來有點抽象,但如果以現代物理學的角度則可解釋。以量子力學的原理,任何物質或能量都由波動的粒子組成,各有不同的振動頻率,而思想也是一種能量,這和師父告訴我們的一樣:「任何東西都是由音流所構成,因為振動力不同,所以有不同的外貌,有些肉眼看得見,有些則看不見。」當低振動頻率的東西接觸到高振動頻率的東西,本身的頻率就會被調高。否定、悲哀、沮喪等一些不好的概念其振動力較低,高興、歡愉等則振動力較高,當人腦的細胞記錄不好的訊息時,振動力會降低,這時如果接觸高振動頻率的音流,振動頻率自然會提昇,振動頻率低的訊息自然會消失,所以我們在打坐之後會有輕鬆、煥然一新的感覺,就是這個道理。

 無怪乎師父說:「觀音法門治百病!」萬物都由音流而生,要治療矯正,當然最好靠音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