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爱付诸行动

★巴基斯坦

四海一心手足情

 
福尔摩沙、新加坡、泰国救援队综合报导(原文为中、英文)

2005年10月8日上午,喀什米尔及巴基斯坦北部发生了芮氏规模7.6级的强烈地震,根据媒体报导,这是当地有史以来最严重的一次天灾,人民伤亡惨重。清海无上师世界会得知此一不幸的消息后,立即本着“人饥己饥、人溺己溺”的博爱精神,组织会员成立救援队。福尔摩沙同修在十个小时内即整装完毕,出发前往巴基斯坦进行赈灾救援工作。另外,新加坡同修也前往喀什米尔,进行救援工作。而泰国同修则在当地协助福尔摩沙同修运送帐篷到巴基斯坦。

 


师父加持,救援工作顺利展开

福尔摩沙台北新闻组报导(原文为中文)

 

从一开始,福尔摩沙救援队同修就体会到师父不可思议的加持力。救援队办理巴国签证的过程出奇地顺利,巴基斯坦驻泰国大使馆的秘书不但给予同修特案落地签证,并提供最省时的班机时间、灾区最迫切需要的物资等讯息,而且还特地致电巴国航空公司,使我们顺利订到机票。同修迅速将巴国使馆提供的资讯传真回福尔摩沙,以便先行采购医疗器材及药品,我们也因此提早一天抵达巴国首都伊斯兰马巴德(Islamabad),而有更充裕的时间了解灾情、采购物资及安排救援行动。

我们先到联合国的临时救灾资讯中心了解灾情,联合国官员告知有97%的道路坍方,救援队必须自备足够的粮食及御寒衣物才能深入灾区。经开会商讨,我们决定先采购自用物资及租车。当地的警察带领我们找到一辆中型巴士,司机沙简先生(Mr. Soghan)表示那辆车原是同班机的韩国救难队所租,但他们下飞机后就被韩国大使馆的人员接走了,因此他愿意免费搭载我们,于是这辆车就成了我们的救援专用车。巴士公司经理也为我们找到一位宅心仁厚的阿萨拉夫先生( Mr. Ashraf Khah)做导游,同时又打折出租给我们另一部小巴士。在这种艰难的情况下,要租到一辆车子谈何容易,但师父早已在冥冥中安排好一切。

我们顺利在10月12日傍晚抵达阿伯塔巴德(Abbottabad),住进当地旅馆,认识了五位每天来往灾区的医生,而得以进一步了解灾区实况,同时也拜访当地的林务局官员,得知偏远山区是政府救援队最照顾不到的地方,山区气温偏低,灾民最迫切需要的是帐篷、毛毯和食物。

接下来,我们分组进行,第一组于10月14日清晨前往已经抢通道路的严重灾区--喀什米尔首府穆萨法拉巴德(Muzaffarabad),勘察灾情并接洽军医院;第二组则测试卫星电话通讯,并先行采购第一批生活必需品,包括豆类、黄面、面粉、米、奶粉、沙拉油、饼干、糖果、毛毯、妇女用品、矿泉水等物资。第一组同修在军医院外一处预备给联合国救难队使用的帐篷区扎营,虽然无电、无水、无厕所,但救援队发挥野外求生的技能,利用露宿天帐搭建临时的救援基地。14日下午,第二组同修将采购好的物资运抵军医院营区,并进行分装作业。当晚同修在打坐时,诚心祈求师父爱力加持灾民,让他们尽快走出震灾的阴影,同时也透过我们这些工具,带给他们希望的曙光。

导游阿萨拉夫先生转述当地报纸的报导,我们得知死伤人数相当庞大,救援工作刻不容缓,于是第二组同修连夜赶回阿伯塔巴德,进行大量采购。透过司机沙简先生的协助,我们得以用平价向他的堂哥尚先生(Mr. Sha)购得许多救援物资。尚先生知道我们人生地不熟,便主动出面向亲朋好友调度车辆及搬运人员,因此在短短不到一天的时间内,四十多吨的救援物资已经张罗妥当,并约定好隔日清晨装上六辆大卡车,朝灾区出发。

10月15日,救难直升机在雨中不停地起降,将药品和物资送到交通中断的山区村落。我们再派一组同修到莫扎拉(Mosalla)采购毛毯。10月16日清晨,第一组同修将第一批物资装上中型巴士,前往10公里外的山区村庄发送。进入灾区后,只见四处都是断垣残壁,满目疮痍。此时,几位受伤的灾民跑来求救,医生师兄赶紧帮他们的伤口进行妥善的处理,并给予适当的药品。沿途灾民也都跑来领取物资,他们拿到物资后,都紧紧抱入怀里,不时露出笑容,挥手并竖起大拇指致意。一些小孩在物资包中拿到师父的法相后,非常开心地高举展示。

第二组同修、尚先生及其亲朋好友、连同15位搬运工,也在16日傍晚将六大卡车的物资运抵当地政府的救灾物资收集处。经过交涉并确认对方代表接收者的官员身分后,我们进行详细的沟通,要求务必将物资转交到灾民手中,政府救灾官员也承诺会将物资送到山上急需救助的灾民手里。在警察人员的戒护下,我们同心协力完成了四十多吨物资的搬运,将所有物资及药品移交给政府救灾单位。搬完时抬头仰望,只见一轮皎洁明亮的满月高挂夜空,散发出柔和温馨的光芒,我们深深觉得师父就在我们身边照顾一切、安排一切!

此次在巴基斯坦的救援过程中,我们也感受到当地人民的热诚善良:热爱同胞的尚先生,不但大力协助我们调度车辆与人力,并且坚持为同胞尽一份心力,负担了部分搬运费及加班费;司机沙简先生和导游阿萨拉夫先生也都全程参与救援工作。阿萨拉夫先生在回程时表示,经过几天的相处,他觉得我们同修很真诚,做事很努力,他可以推想而知清海无上师必是一位伟大的明师,于是他留下了联络资料,希望我们日后再和他联系。

10月17日,当救援队同修准备离去时,有五位当地民众前来拜访我们,想进一步了解师父的观音法门。其中一位信奉回教的中年女士,她的家已被震倒,暂时住在旅馆里,她看到我们为她的同胞忙碌地工作,感受到我们发自内心的爱,因此想要认识师父,加入我们的团体。她主动留下联络资料,并表示自己是回教妇女,平日不能随便和外人接触,也不能拍照,当天会鼓起勇气主动来找我们,完全是出自内心的渴望。我们知道她的灵魂已经感受到师父无边的爱力。感谢师父的加持,让我们圆满完成此次任务,同时也见识到上帝的运作力量,我们只要配合上帝的旨意行事,自然事事水到渠成!




 

捐赠帐篷,助灾民度寒冬

福尔摩沙、泰国新闻组报导(原文为中文)

福尔摩沙同修在接获后续救援队同修传回的讯息,得知灾区天气严寒,灾民急需帐篷过冬后,立即进行帐篷询价、采购及打包装运的工作。在师父爱力加持下,我们很快就得到外交部及巴基斯坦驻泰国大使馆的大力协助,掌握救援时效,不久又得知华航和巴基斯坦航空公司愿意免费为我们运送物资到灾区。

我们在福尔摩沙找到两家帐篷制造商,采购了1802顶帐篷。令人感动的是,其中一家厂商员工还放弃周日的休假,配合同修进行装箱打包的工作。此外,我们又添购了700条围巾及250顶帽子,希望这些御寒之物能为身处恶劣环境的灾民带来温暖。

10月25日,当这批物资顺利运抵泰国曼谷后,泰国同修依照预先约定的时间来到巴基斯坦驻泰国大使馆,进行捐赠仪式。现场由副主管纳菲斯先生(Mr. Nafees)代表巴基斯坦国民接受由清海无上师世界会所捐赠的帐篷、御寒围巾及帽子等物品,纳菲斯先生并致词表达对清海无上师及其世界会最高的敬意与谢忱。


 

爱心帐篷--灾民受创身心的庇护所


新加坡救援队报导(原文为英文)

继福尔摩沙救援队前往巴基斯坦进行救援行动后,在师父的加持下,新加坡同修会同一位德国同修及一位巴裔英国同修,组队前往阿萨得喀什米尔(Azad Kashmir)地区进行赈灾活动。

新加坡救援队于10月15日晚上抵达未受震灾波及的邻近城市伊斯兰马巴德。隔天清早,一小部分同修先进行阿萨得喀什米尔地区的灾情评估,并了解灾民所需的物资。他们首先前往北区,然后再到南区勘察灾情,得知巴格(Bagh)及其邻近地区急需能够遮风避雨的设备。由于受灾的村落散布于广大的山区之中,救援队决定提供帐篷布与绳索给灾民搭建帐篷。

由于其他救援组织及民众纷纷为灾民和亲友采购帐篷及帐篷布,造成这些物品的需求量大增,因此在巴格邻近城市已很难找到货源。救援队竭尽所能采购到一百七十份的帐篷布和未经裁剪的帆布,然后再委托拉霍尔(Lahore)附近的两家工厂制作七千多份长12英尺、宽10英尺(即3.7 x 3平方公尺)的帐篷布。

在采购及加工帐篷布的同时,救援队更进一步深入高山地带勘察灾情,以便筹划帐篷布的发送工作。当这批帐篷布完工后,随即运往巴格市救援队驻扎处进行发放。

在发送过程中,当地居民都十分感谢同修的救灾义举,尤其救援队同修都是远道而来,个个勤勉又细心。此外,当地一家报纸也刊登一篇报导,赞扬同修的救援义举。

帐篷布从制作、卡车运送到发放至灾民手上,前后才花了七天的时间。所有参与此次喀什米尔震灾救援的同修都衷心感谢师父的恩典,让这次救援工作得以迅速圆满达成,抚慰灾民受创的身心,并让上帝的慈悲爱力藉由国际间的互助合作,照亮这片动荡不安的土地。

 

让上帝的爱光耀人间


“艺术与灵性”网路电视台--第168集节目中收录相关的即时新闻报导与赈灾实况,以及师父的精采开示,欢迎上网观赏:

http://www.Godsdirectcontact.org.tw/ch/hichannel/index.htm

(英文+中文字幕)

 

 

感谢函

(原文为英文)

2005年10月26日


清海无上师钧鉴:

阿萨得喀什米尔(Azad Kashmir)的蓬泽(Poonch)地区于10月8日遭到强烈地震重创,世界会救援队来到当地的纳瓦拉科特市(Nawalakot)普加葛利镇(Punjalgali)探望我们,并提供我们最迫切需要的帐篷。无上师,感谢您的慈悲救援,为饱受地震蹂躏的灾民提供巨大的帮助。祝福您,无上师,谨再次向您表达由衷的谢意,并祝您万寿无疆。


阿萨得喀什米尔蓬泽区纳瓦拉科特市迦赫镇
珍珠伊斯兰儿童学苑英文教师拉欣敬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