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父开示】


我们一直都是开悟的,
永远如是!



清海无上师以英文
讲于美国加州旧金山 1993.11.27
(影带编号#397)

 

 

好奇是头脑的天性

我们多数人都有很多问题,不管得到多少解答,问题还是层出不穷。小时候,我们总会问父母很多问题,有些从没有得到答案;长大后,我们也问老师、朋友、有智慧的人很多问题,有些问题仍然得不到解答。我在开悟以前,也有很多问题得不到解答,即使开悟以后,刚开始我还是有很多问题,过了很久以后,我才知道这些问题根本无关紧要。

有些问题真的一点都不重要,可是我们却一直拿来问自己、执着在那里,徒然制造麻烦给自己。不过没关系,这些问题迟早都会自然消失。当我们的灵性发展更成熟时,我们会更平静,想法和人生观也会比较沉稳。所以每次有人来问很多问题,我都尽量回答,满足他们。不过,即使我很用心,有些人还是难以了解我的答覆,因为他们用有限的理解力去揣摩超世界的东西。

我以前也有很多问题,所以对于那些提问题的人,我很清楚他们的情况,对他们来说,好像回答再多都不够。我们的头脑就是这样,我们常会感到好奇,就是因为头脑总是喜欢追根究底,而且没有分辨的能力,所以每天才会收集了一大堆资料,不管是好是坏,一律照单全收。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苦恼、不满、偏见、分别心,多数都是头脑好奇的天性所造成,它收集各种资料储存起来,然后变成自我的一部分。



深思以后再相信

我们对于所见所闻要很小心,如果没有小心筛选,有时候别人不很正确的观点、学说、哲理,就会潜入我们的头脑中,变成我们的思想,然后我们就认为“我”有这种想法,“我”相信这种事、“我”相信那种事等等。以后当我们接触到一些比较正确、比较有帮助的资讯时,就会排斥、不相信,因为我们先前在头脑里录下的资料、学理,似乎和后来接触的资讯互相冲突。

这就是我们在生命中所面临的问题,也是这个世界的问题之一,这种情况造成了宗教之间、国家之间、邻居之间、人与人之间的仇恨、歧视、冲突等等。所以当我们接触到任何讯息时,都要先仔细思索这些理论、学说、思想是不是有根据?对我们的日常生活、灵修进展有没有帮助?不然,我们会在各种学说、各种团体、各种不同的思想体系间挣扎不已。

凡是没有经过深思和印证的事,都不应该相信,凡事都要求证,即使灵性方面也不例外。灵修也是一门科学,是最高等的科学,过去、现在、未来的明师都是科学家,他们通晓宇宙万物,这些事对一般人来说,也许很难了解和相信,但是明师会教导我们,指引我们进入这个科学领域,以后我们也会成为明师或老师,至少是自己的老师。成为自己的老师是最难的一件事,要达到这个目的,一定要有上帝的大力量、宇宙的智慧,那是我们与生俱有的。耶稣在世时,祂说祂是上帝的儿子,和天父同一体,有些人就认为祂说妄语,指控祂亵渎上帝。即使到现在,许多人还是有这种想法,我们忘了唯有上帝住在我们身体的殿堂里,除此无它。



我们本人根本不轮回

我们认为的这个“我”,自始至终都不曾存在过!当我们刚生下来时,对这个世界所知不多,甚至没有名字,也不知道有“我”存在。我们如果从小婴儿身上来探究“我”的存在,探究到最后,所谓的“我”、“她”、“他”又是什么?这个小婴儿就是所谓的“我”、“他”或“她”吗?

长大以后,我们从老师、亲戚、朋友那边学到种种知识,然后就开始有了个人的特性,也许成为一个所谓脾气不好的人,或是个性暴躁的人,或是有爱心、有智慧的人等等。但是这些有智慧、有爱心、暴躁、好色、贪婪的人从哪里来?我们并不是生下来就这样,我们刚出生时并没有这些品质,它们只是我们所收集的资料,然后我们就认定自己就是这些品质。

因此,轮回的理论其实不应该灌输给大众,因为我们本人根本不轮回!真正轮回的只是我们的执着心--执着于那些收集来的好或坏的资料,这种执着心会促使我们一再地寻求另一个工具,来满足前世未完成的渴望。当居住在肉体内边的知识、智慧或上帝离开肉体的“殿堂”以后,会再进入别的“殿堂”里,就像一个人从一座教堂走到另一座教堂一样,还是同一个人。

事实上,宇宙中没有任何个体存在,只有一片广大的爱力能量,有时候这股能量会分散成许多不同的部分。就像灯泡、电线里的电流一样,电流通过麦克风、冰箱、电扇,虽然这些电器的外形各不相同,但是里面的电流完全一样。同样,我们和最高的力量从未分开过,我们一直都是至高无上的,但因为我们习惯从外在环境和情况中收集各种资讯,然后认同这些资讯,才会有个人的“我”产生,认为“我”和宇宙全体是分开的。

我再强调一次:不管是透过自己努力或灵性朋友的帮助,我们在开悟以后,对事情的看法会不一样,虽然我们还是有个体的躯壳,但是我们知道我们不是这个身体。那时所有的答案都会自然显现,我们不再有任何问题,这才是最好的方法,因为最好的问题就是没有问题!一旦开悟以后,我们会超越好坏的分别、超越头脑的分别心,我们会领悟到:“啊!原来这个身体只是一层躯壳、一件衣服而已,真正的我在这里!”我们本人和这个个体是不一样的。

我们越认同物质的学问和财产,就越不晓得自己有多伟大。和那些教育程度不高的人比起来,博学多闻的人比较不简单打坐,也比较难得到高等的智慧。因为学问不多的人需要洗掉的东西比较少,需要解开的结比较少。就像一间房子,如果堆了很多杂物,就需要花比较长的时间清除,才能把新的家具搬进去,如果房子里的杂物比较少,就快多了。



和头脑做朋友

所以很简单相信我们可以一世解脱,因为实际上我们早就解脱了,我们一直都是解脱的,将来也是一样。我们一直想抓住世俗的学问或习惯,认同那个所谓的“我”,才会让我们觉得被绑、觉得不自在,才会让我们忘了注意真实的一面,这个道理你们很多人都明白。其实那些开悟的人、很聪慧、等级很高的人,不需要听太多讲经开示,只要一个字、一句话就够了,这也算是一种顿悟。

我们早就开悟了,我们一直都是开悟的,只是有一点被蒙蔽而已。要用简单通俗的话来解释这些抽象的观念并不容易,但是一旦了悟以后,这个体悟就会深植内心,成为我们自己的,我们会觉得很轻松、很高兴。

不过这只是心智等级的开悟而已,禅宗有时候把它称为“顿悟”或“即刻开悟”,因为老师的一句话就可以让人开悟到某种程度,甚至可以让人开大悟或完全开悟。但是开悟以后、了解明师的教理以后,为什么还要继续打坐呢?因为我们过去累积了太多习性、收集了太多知识,单单一次体验不足以让我们相信自己已经开悟,很可能明天或后天就忘记了。所以我们必须一再地重复开悟的体验,直到头脑也完全接受为止。只有灵魂、只有真我认识自己还不够,因为无论如何,内在真我一直都认识真我,我们伟大的真我早就认得自己了,但是在这个世界上,我们必须用头脑--也就是这个像电脑一样的工具来做事,我们必须透过这个工具,将加持力和爱力带入这个纷扰的环境之中,为我们的子孙后代创造更美好的世界。

头脑是很有力量的工具,生生世世因为它的阻碍,我们才无法了悟上帝、才无法明白我们在宇宙中真正的地位。所以我们不能忽视它,必须和它做朋友,让它知道我们为什么做这个、做那个,直到它完全接受,成为我们的好朋友,那时候我们会很快乐、很轻松。否则,如果头脑不合作,打坐就甭提了,即使坐了也没有效果,因为打坐的时候它会一直问种种无聊的问题:“为什么要打坐?为什么?我要去看电影,我要去找女朋友。为什么要像白痴一样坐在这里?咖啡比较香,糕饼很好吃。”

所以灵性师父除了传法让人开悟以外,还必须讲经开示,才能满足头脑好问的天性。我们的头脑总是喜欢问东问西、喜欢比来比去,如果现在接触的资讯和以前所学的有冲突,或因为头脑不了解,它就认为两者不一样。所以很多人才无法了解各种宗教之间并没什么不同,都是因为头脑的缘故。开悟以后,我们超越头脑的等级,看法会不一样,真正了解到宗教的本质都是相同的,那时我们会摇头不敢相信,这么简单的道理,以前竟然不懂!就像现在我们互相看对方一样简单,但是如果不开悟的话,我们还是没办法了解。这是一种非常复杂的陷阱,魔王设计来把人关在黑暗之中。开悟以后,我们常常会很惊讶地发现,这个道理其实很简单、很容易懂,我们以前竟然都不懂!

明师或灵性朋友的口头教理,只是灵修的理论部分而已,明师一旦接受你当他的学生后,他会二十四小时从内边默默地教导你,这部分才是比较重要的。不管过去、现在或未来的明师,他们的理论和教理都只是整个法门的一小部分而已,如果我们只学理论,就只能开悟到某种程度,或只可能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比方说,我们会了解持戒的必要,了解散播爱心、不使用暴力的必要,了解不偷盗、和邻居一起分享的必要等等。任何明师离开世界后,他们口头的教理,无可避免地会经由弟子或那些听经的人记载而流传下来,后代的人便依靠这些记载来修行,或作为寻求上帝的指导方针。由于后代的人对灵性知识的渴求,为了了悟上帝,他们会抓住任何资讯,所以宗教就由此而生了。



所有宗教都指向相同的真理

因此,耶稣以前没有基督教,佛陀以前也没有佛教。“佛教徒(Buddhist)”这个名词来自“佛陀(Buddha)”或“菩提(Bodhi)”,在梵语里是“开悟者”或“开悟”的意思,所以开悟的人称为“佛陀”。“基督”在希伯来文中意指“开悟者”,所以开悟的人被尊称为“基督”。耶稣基督回天国后,后人便创立基督教;佛陀离开世界后,就有了佛教。

在德国,“基督教”和“基督”都是用同一个名词“Christ”,这样就更容易了解两者的关联。“佛陀”的称呼来自“菩提”,所以跟随佛陀及佛陀教理的人就称为佛教徒。传“道”的老子离开以后,道教就产生了,接着有了道教徒。才讲到这里,就已经至少有三个宗教,很麻烦!不管是真理或假理,每个人都可以去追求、信仰他们想学习的宗教,但是当我们开始为了哲理上的差异而互相争论、互相打仗时,问题就来了,那时候我们真的羞辱了自己、羞辱了过去的明师,因为他们所宣扬的一直都是和平、品德和博爱。

所以不管我们认为基督教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宗教,或觉得佛教才是最崇高的信仰,都不应该互相争论,而应该深入了解真正的宗教,了解佛陀、老子、基督留下来的真正的宗教本质。然后我们会知道,最好、最快的唯一方法就是开悟。



在世明师让我们与开悟的本性重新连系

透过一位师父的教理,或出于个人的诚心渴望,有些人可以达到某种程度的开悟,但很多人达不到。就算我们可以自己开悟,很多事情还是必须透过一位已经走完全程又可以自由来去的朋友(在世明师)来指引,并协助排除障碍。因为灵修的路是无形的,虽然无形,但还是像有形的路一样,我们可以掌握、可以行走,然后走完它。不过这只是世俗语言的讲法,其实宇宙的智慧广大无边,我们不可能一下子或一辈子就运用到宇宙全部的智慧。因此,就算我们已经走完这趟旅程,除非必要,我们不会马上就用到所有的智慧。

很多人问我知不知道这个世界的未来或是他们的未来,我说我不知道。我不预知未来,我只看现在,知道自己现在必须做什么,对我来说这样就够了。有时候如果情况需要、有人想知道,我会看一下未来或过去。不过,只有当情况真的需要,而且对当事人或对世界有利益,上帝才会让我知道,这样就够了。不然,我们知道太多事情,只是徒增负担罢了。

所以不要对开悟有任何幻想,要把它看成是我们一直具有的本性。现在,如果我们想认识它,有一个方法,因为它一直都在那里。如果我们真正诚心打坐,任何答案都会在我们需要时出现。你们不用写信给师父,因为我们一直都是互相连系,印心后更是如此,我们会永远连系在一起,直到你们成为师父为止。

有时我讲太多了,对于我讲的内容,不晓得你们相信了多少,有没有一半?但真理总是一直流露出来,有时我会停不住,因为上帝透过我的口说话,如果我忘了阻止祂,祂就滔滔不绝地把秘密全都讲出来。所以有时候人家会以为我在夸耀,但我说的其实都是真理。如果你去看医生,他应该告诉你他可以治你的病,不然去看他做什么?如果你想开悟,去找一位朋友帮忙,他应该告诉你他的能力,也就是--他可以帮助你认识你本来就开悟的本性。

我们每个人迟早都会成为带光的人,因为我们本来就是光。只是我们太忙了--忙于各种工作、忙着照顾生计问题,才会忘记自己有多伟大。我们忘了运用我们的大智慧去处理生活上种种的小问题,我们只是想办法处理问题本身,执着在问题上,结果被困在里面,所以很难解决问题。如果我们检讨一下,看清楚自己的立足点,不要把注意力都放在问题上,退一步想想,明了我们不是问题本身,事情就会看得更清楚。所以我们才要打坐,我们必须往内集中,才能记得谁是主人、谁是老板,知道该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