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父開示

  治國平天下也是修行

  清海無上師以中文講於福爾摩沙西湖道場1995.9.10

 

有智慧的人不走極端 安邦治世的賢相管仲 真人不露相
真愛國可以丟名譽 悠樂的盛世用智慧重看歷史


有智慧的人不走極端

 表不一定能夠表達我們內邊的境界,最重要的是我們知道我們的心有沒有動搖、有沒有乾淨,這才重要,是嗎?所以老子才說,太白的時候看起來好像有一點模糊,太有道德的人看起來好像有缺少。有道德的人我們不一定看得出來,有的時候太過分也不好,像以前有很多人,為了盲目地忠君愛國,結果吃虧,或是失去自己寶貴的生命,因為太愛那個名譽,太愛清廉、道德、清白的名譽,所以有時候走極端,然後傷害到自己,對國家或是社會也沒有什麼貢獻。像那個伯夷和叔齊,他們餓死為了什麼?為了保護自己清白的名譽。屈原跳海為了什麼?只為了對一個昏君的忠心。如果是明君的話,當然對他忠心,你應該要保護他、要擁護他、給他忠告、要對他忠誠,不過對一位昏君忠心的話,就是笨蛋!一個忠心的笨蛋。

 我們修行的人不能太極端、不能太死板,要婉轉、要看情況,要用智慧判斷應該怎麼做,有時候因為太愛名譽,執著某些道德的方面,或是執著一種生活方式,那不算修行人,也不算有智慧。 任何的規矩、名譽、道德都是為了保護人,而不是人去保護那些名譽,了解師父意思嗎?(大眾答:了解)很多人都讚歎那些忠君愛國的人,像伯夷、叔齊、屈原,但是我覺得他們不夠好,因為他們沒有智慧。如果不需要的話,就不應該傷害到自己,因為整個社會不是只有國王一個人,整個國家不是只有一位昏君,我們不應該把他當成生活唯一的目標。他們大概太看重自己才這樣子,昏君他不聽你的話,就不用跟著他,有時候也可以假裝跟著他,跟他一樣做,等一下再感化他,或是默默做事,不要亮出來當一個很有道德的人,那誰受得了你?國王名譽不好,你名譽好,他會喜歡你嗎?(大眾笑)他會聽你嗎?他會饒你嗎?即使他饒你,他也不會讓你在旁邊,他讓你在旁邊,他也不會聽你的,是嗎?所以你們要幫世界,要救世的話,不應該執著在某些地方,我們看情況,能幫什麼我們默默幫。

安邦治世的賢相管仲

 齊國的管仲是很出名的宰相,他跟那個昏君齊王沒什麼兩樣,國王做什麼他就做什麼,國王昏,他更昏。管仲不讓國王聞到他的道德,不讓國王認為他比國王好,不過正因為這樣,他才能夠治國平天下,他才能夠幫忙那個昏君,幫忙他的國民。因為國民重要,不是國王才重要,你能用他你就用,殺了他的話名譽又不好,放他在旁邊跟著他玩,等一下教他怎麼做,他已經信任你了,他就會聽你的話。而且他看你跟他一模一樣,兩個都昏(師父及大眾笑),算是知心的朋友,兩人很類似啊,懂不懂?齊桓公喝酒,宰相管仲表面上喝得比他更多,齊桓公醉得亂七八糟,宰相看起來似乎比他更亂七八糟,他了解國王一清二楚,在心裡面了解。「知己知彼,百戰百勝」,管仲不用表演他的道德,不用表演他的才華,他默默治國,那個時候不是齊桓公當國王,而是管仲當王的,這樣子才更好(大眾鼓掌)。

 雖然齊桓公坐在王位上面,不過是管仲治國,管仲平天下,因為他好婉轉、好婉轉,連壞人他也用得到,那些無聊的奸臣他都能容納,鮑叔牙就容納不下,所以不能做好宰相。鮑叔牙人也非常好,不過太好了、太極端了,好的人他喜歡得很,壞的人,哇!他殺了還不甘心的(師父及大眾笑),他有可能是殺人不眨眼的,所以他治國不比管仲好。雖然鮑叔牙是一位忠臣,是很清廉的大官,不過幫不了國家那麼多忙。管仲宴會、酒、煙、色什麼都來,亂七八糟跟國王一模一樣,不過他幫忙國家最多,是最好的英雄。

 我們看歷史也會學習一些東西,不用一定看佛經或是看師父的講經開示才有用,如果我們有智慧的話,我們看任何東西都可以學習,看人家安邦治世,我們也知道怎麼弄,聽懂嗎?治國、平天下,也是像修行渡眾生一樣,沒有什麼不一樣的,方法也是一樣,戰略也是一樣,侍奉的精神也是一樣的。一位普通的宰相能夠為了國民犧牲自己的名譽,這樣才是算愛國忠君,這樣子才是真正的忠心。沒有管仲的話,齊國一定早就被吞併,齊桓公也不可以坐在那邊當王,指指點點,享受榮華富貴。所以管仲才是真正的忠臣,不是一天到晚在那邊指揮,或是批評國王、罵國王,讓他難過才是算忠臣,應該默默辦事。

真人不露相

 要治國、要幫忙國民的話,連自己的名譽也不要管,不要讓人家知道你清廉、很有智慧、很有才華可以安邦治世,你自己做就好了,不用說明,也不用表演,有時候這樣反而更好。讓人家知道太多的話,人家會一直讚歎你,有時候你道德不夠,你道德只有八分,他就讚歎成十二分,那你就更不舒服了!大家都期待你更多,輪到另外一個人,就讚歎成十五分了,你還差一半,那個時候你有問題了,很緊張,做什麼都很謹慎、不自在,因為你要隨時保護人家期待你的那個名譽,那就不好做事。隨隨便便做事還比較舒服,因為人家不會期待你什麼,人家認為那個人本來就這樣,不用看他啦,那個人不嚴肅,不怎麼樣,沒有人要他,他很邋遢隨便、很世俗,只會吃喝玩樂,沒什麼用啦,不用管他,不用注意他,他沒有競爭力,我很有道德,人家一定會喜歡我,那個人算什麼。這樣子反而沒有競爭力,沒人期待你什麼,你做事會很順。做事要默默的做,好像在面具後面笑,沒人看得到,有沒有看過那些面具,死死板板全部蓋起來,剩下兩個眼睛,你在後面笑、哭都沒人看到。同樣,我們在這個世界,真的要幫助別人的話,就不要在意人家怎麼想。

 如果真的想得到名譽也很容易,要有好的廣告,需要好的曝光方式,鋪路好幾年以後,大家就會知道你很好,比方說你要選總統的話,就很方便。你如果真的要選總統,就要先鋪好路,好像你不要選一樣,你自己先去鋪好路,什麼人都打好招呼、任何寺廟都去拜訪,什麼教堂、團體都照會等等,等一下人家就會請你,全國都看到你是最有道德的,很有修行的風度,然後你就說,「不要啦,不好意思!」(大眾笑及鼓掌)人家一請再請,你就說好吧!好難為情,真不好意思!那些都是假的道德、假的名譽,真正有道德、有名譽的人,常常看不出來,真人不露相。

真愛國可以丟名譽

 周文王他比當時的國王好,國王很墮落、很貪心,文王卻很慷慨,後來他得到國家,得到王位,他做什麼都比國王好,所以後來人家請他當王。管仲如果要當好人的話,他可以奪走齊桓公的王位,因為齊桓公那個時候名譽已經不好了,管仲沒有那樣做,他不喜歡把人家的王位拿走,他只喜歡幫助國家,他是真正的愛國而不是愛名譽,所以他連名譽也丟了。為了國家他裝得更亂更糟,使國王不懷疑他,他的名譽不會比國王高,這樣他才能夠幫助那個國家。那個時候剛好碰到那個國王,你能有什麼辦法,殺了他名譽也不好,換別人上來的話,不一定比齊桓公好,管仲剛好得到國王信任,於是將計就計,看情況辦事。

 那個時候多虧有管仲,齊國才很平安,而且後來又稱霸中原。齊桓公算什麼,他最好的地方就是他用到管仲,而管仲最好的地方就是能用那種昏君(大眾笑及鼓掌)。管仲不是能用昏君而已,旁邊的那些奸臣他都可以用得上。他不嫌任何人,這樣他還可以辦事,那個人真的好好,他好高竿啊,我們修行能夠學管仲已經蠻不錯了!他度量好大,他是很好,不過外表不太好,但不是說裡面就不好,他不讓人家認為他太好,什麼人他都可以容納,所以他才能夠治國平天下。

 我覺得管仲不錯!我們有時候看古代的故事,會學到一點東西,所以我們評論一個人,或是要認識一個人要有智慧,要很甚深了解他是什麼種類的人,不可以只看外表而已,要看他做事的結果,看他那個行為的結果,不是看他的行為而已。不要看他的外表,而要看他的風度、習慣或是做法,外表有時候會騙我們,看他做事結果很好才是好。

 歷史上對管仲的評論不怎麼好,他的子孫沒有享受到他任何的名譽,沒有得到管仲的權力和財產的利益,他真的一切都是為了國民,不是為了要留名後世,所以他的子孫沒有得到任何好名譽。他沒有留下什麼官位給他的子孫,權勢、財力都沒有留下來,後人也不怎麼尊重管宰相的子孫,沒有人在意他。因為管仲在世的時候,人民很少看到他好的地方,看他只是吃喝玩樂,跟國王一模一樣。本來國王名譽已經不好,他名譽比國王更糟糕(師父及大眾笑),聽懂嗎?有誰能夠看透他外表的面具,知道他愛國的心呢?了解他忠君的品質呢?世界的人很盲目,因為一般世界的人不會跟他一樣這麼好,所以不可能同性相吸,沒有人當他的知音,沒有人能夠了解他,所以沒有人敬愛他、尊重他,只認為他也是一個拍國王馬屁的人(師父及大眾笑),為了名譽、為了利益自己,就跟著一位昏君胡作非為等等,沒有人會珍惜他安邦治世的才華,還有他裡面那顆真正漂亮的、清廉的、愛國忠君的心。

悠樂的盛世

 在悠樂有位宰相也像管仲一樣,他名譽也不好,他的名字叫陳首度,你們大概不認識。他非常出名,他在世的時候大家都罵他,歷史也寫他不好。當時的國王幼年就登位,當然權位都是宰相的,他還跟先王的一位王妃結婚;國王死了,他就跟王妃結婚,不曉得是因為愛情的關係,或者因為要全部控制朝庭。事實上他已經全部控制了!國王不大懂事,什麼都由他決定。這個宰相也是很倔強,所以歷史都是寫他不好,說他霸道,威脅幼王、濫用朝中的權力....一大堆罪名,不過事實上,如果我們仔細看歷史,就知道他是一位很偉大的革命家、民主家。

 我們現在有國王、有首相,這種制度我們叫君主立憲,是不是?那麼君王就沒有很多權力,而是首相有很大的控制權。他那個時候就是實踐君主立憲制度的系統,不過那個時候我們悠樂人不習慣;對我們來說君王就是天子,君王講一就是一、二就是二,百官啊只能頭低低說:「Yes Sir 、 No Sir! 」因此我們不習慣,百官也不習慣,他的權力太大了,什麼都決定,幼王沒什麼可講的,國王比較年輕又不懂事,如果沒有那位宰相的話,我們悠樂那個時候一定不會那麼平安,而且很多方面都很發達。不過,大家都說他很霸道,說他怎麼濫權、壓迫國王啊,一大堆的罪名,沒有什麼好名譽給他就對了,歷史記載也說他不好。不過在那個時候,我們悠樂在很多方面都自由發達。如果他一直聽從那個無聊的、什麼都不懂的國王,那要怎麼治國呢?聽從國王的話就完了!有時候國王不同意,宰相也蓋章了(師父及大眾笑),自己蓋章,所以大家都很討厭他。

 事實上他真的很好,如果他真的不好的話,他都已經娶了王妃,全部權力掌握在手上,他大可以把國王弄掉,自己上位就好了!那個時候大家常這樣做(師父與大眾笑),這很流行,特別是在中國很流行,是不是?(大眾答:是)國王弱一點,你有一點權,你就上去了!然後很快地改朝換代,本來是李師姐,就變王師兄(師父與大眾笑)!所以首度如果真的要那個王位,或是要權力的話,他很快就可以得到,國王又很小,權力握在他的手上,他是先王遺臣,權力很大,先王在時已經給他全部的權力,要他照顧幼王和朝政。

用智慧重看歷史

 因此,我們知道管仲是真的不為名譽,因為他這樣做名譽更不好,不過他還是留國王下來,然後全部工作都是他在做。大家都很討厭他,事實上我們看結果就知道他是一位很好的政治家。歷史上有很多故事、很多評論,讓我們後代的人認為這個人不好、那個人很好,這個人有道德,那個人忠君、那個人愛國,事實上我們要再看一遍,要再想一想,事實是不是像歷史所記載的那樣?而且歷史又是誰記載的呢?任何史官,他也是一個人哪,有自己的偏見,用自己很淺漏的智慧,用自己的成見、用自己的感覺和私人的恩怨寫下來的,有時候我們不要看歷史,然後就這麼簡單相信,我們要用自己的智慧,如果我們真正要由歷史學習到功課的話,我們應該自己分析清楚,才知道那一個人是真的好,那一個人真的值得我們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