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援悠樂難民專頁
 

他們需要救援,急如水火!

福爾摩沙苗栗陳同修

離鄉背井話「偷渡」 巴丹悠樂難民營 巴拉灣難民營
馬尼拉難民營 香港萬宜悠樂難民營 石崗悠樂難民營
新加坡悠樂難民營 泰國悠樂難民營
馬來西亞離島上的悠樂難民營 

離鄉背井話「偷渡」

 東方民族,對於國家、社會、家庭的倫理觀念非常重視,秉持著「生於斯、長於斯、死於斯」的信念,世代相傳,固守祖先產業,不輕易離鄉背景。

 「偷渡」是一項極度冒險的行動,如果偷渡不成,被捉回來,則會被關入監獄接受處罰。在海洋漂流期間,可能遇到暴風而翻船,甚至迷失於茫茫大海,糧斷水絕而魂歸西天。也有人遇海盜被搶,及其它更悲慘的下場。

 儘管如此,仍有不少人拋棄家產、事業和田地,累積黃金舉家偷渡。有時候一家人必須分搭數條船,縱然骨肉分離、妻離子散也在所不惜。可見他們對共產黨的統治已忍受到了極點,連生命都可以置之度外!那些幸運逃過偷渡危險,來到香港或其它國家的難民,即使是親人也不一定能分配在同一營區,彼此之間甚少機會來往,「天倫之樂」對他們而言,只成為 一句逝去的夢話罷了。

巴丹悠樂難民營

 位於菲律賓北邊,由聯合國主持的巴丹難民營,其中難民除了少數來自緬甸、柬埔寨以外,百分之九十九是悠樂難民。還有一些是火山爆發的菲國災民,暫時安頓於此的。此地難民及工作人員的全部費用由聯合國支出,聯合國提供一些最簡單的基本生活用品,並每天分發食物自行回去烹煮。醫療機器方面甚為簡陋,醫藥更是缺乏,幸好有幾個悠樂的醫生,自願長住於此照顧營內的病患。除了有親人在第三國家給予經濟接濟,或自己本身富有的難民,生活情況較好之外,一般人在營內的生活都是極為艱辛的。聯合國人員,也輔導難民修習它國語言,作為前往第三國家的準備。

巴拉灣難民營

◎寧死不回待奇蹟

 巴拉灣是菲律賓群島的其中一島,此島居民除了部份菲國人民外,大部份是悠樂難民。巴拉灣營區的居住環境比起其它地區(如香港)的難民營為佳,但此地難民們內心的痛苦、不安和掙扎,並不亞於任何難民區。他們被專門處理難民的國際機構認定為經濟難民,沒有第三國家肯接受,因而隨時都可能被送回悠樂去。

 此地難民,對未來既不能想,更不敢想,歷盡千辛萬苦,衝破重重難關,好不容易逃離暴政,而今竟又陷落於這種困境之中!有些人懼怕被遣送回悠樂,再次被共產黨暴政折磨,決意寧死不回,因而造成數件自殺的慘劇,目前他們只有等待奇蹟出現,來改變未知的命運!

◎師父的駕臨--難民的希望

 當師父得知此地有難民營後,曾經數次與該國聯繫,由當地政府官員陪同下蒞臨此島,探望他們,並給予他們精神上的支持,減低對目前環境的不滿。如今在營區的一處空地,已由印心的難民同修們合力蓋了一個共修中心─茅草屋、竹離笆,鋪上水泥地板,簡而不陋,清爽又乾淨。並在旁邊蓋了廚房,白天大家輪流煮飯、種菜、自製豆腐等素食,過著自力更生 的生活。除了研習師父教理、學習外語,並照顧其它的難民。大家分工合作好像一個大家庭,經由靈性的滿足,取代原有的不安和痛苦。

馬尼拉難民營

 菲國除了巴丹、巴拉灣難民營之外,在首都馬尼拉尚有一難民營,以高牆圍著與菲國居民隔開,人數百餘人,大門是兩扇鎖著的鐵門,好像一所監獄!居于此地有悠樂人、悠樂華僑各半,他們到這裡已有五年之久,一直生活在這裡,不能出門,每日僅以少數的食糧,維持著基本生活,每人瘦骨嶙峋。

香港萬宜悠樂難民營

 難民營的外觀像極一座監獄,二十尺高的圍牆,最上面的六尺,圈滿密密麻麻帶刺的鐵絲網,整座營區都是一片灰水泥地,觸目皆是崗哨、警衛人員和重重的籬障。當堅厚的鐵營門打開來,可以看到裡面成排低矮的長形房舍,這就是難民的住所,每戶人家住在火柴盒般的鐵皮屋中。營區空間有限,幾千人吃喝拉撒都擠在一起,有的小孩在營內出生,一生中大部 份的時間都在這裡度過。

 香港夏天炎熱,長久日曬下,鐵皮屋內燠熱難當,如烤爐般,難民們多數頭髮乾燥枯黃,膚色黝黑。一個家庭一小間房間,用木頭隔開,空間狹小、擁擠不堪。吃的方面由香港政府在另一地方統一烹煮,用車子載到難民營來。三餐都是白飯、燙菜,每天如一。浴室及水龍頭每天只固定供水數小時,永遠不夠使用,我們來訪時,難民們將僅有的一些白開水,倒在 塑膠杯裡,每一杯只能倒少許,這口杯子難民用來吃飯、喝水、刷牙。也是唯一能拿出來招待訪客的盛水容器。

◎一位警察的眼淚

 營中有位警察,了解我們不是為名利而來工作,只為別人的需要而奉獻,所以很自然的成為朋友,他也常義務地幫著難民。有一回和他聊天,他一邊流淚一邊回憶說:以前曾看到一位十六歲的小女孩獨自偷渡到香港,沒衣服穿又赤著腳,整個人憔悴不堪。他不禁想起了自己家裡有位同歲數的女兒,豐衣足食無憂無慮。若不是共產黨壓迫,誰願意拋棄父母的疼愛,小小年紀就流浪異鄉!他還自掏腰包買了鞋送她,希望能安慰她,幫助她一些物質的需要。

石崗悠樂難民營

◎以帆布篷為家

 另一個難民營,則連鐵皮屋也沒有,難民睡在帳篷或帆布搭的篷裡。當地蚊子十分的多,蚊虫多就容易有傳染病,師父知道了,就送他們一些蚊帳,還蓋兒童遊樂場供小孩玩耍,希望能在苦悶的生活中帶給他們快樂。另外還有來自美、加等國的同修,自願留駐營內教導難民們英語。

 這一群不斷與命運博鬥的難民們,即使生存環境如此惡劣,仍然極思上進,自修語言。他們之中多數是身強力壯的年輕人,具備知識、技術等教育背景,又正值為社會、世界效力的工作階段,卻每天被禁足在此,過著無異於囚犯的日子,尚且不提人性尊嚴的藐視,對世界人力資源的運用也是一種浪費。

新加坡悠樂難民營

 佇立在一片綠色斜坡上,二層式的白木屋,間隔排列開來,在新加坡的最北端,九十多位悠樂難民居住在此,等待前往第三國。

 這個難民營的衣食來源,大部份由慈善機構及宗教人士供應,聯合國只視情況補給。每天難民可獲得折合台幣七元的生活費,十至二十人合住一幢二層木屋。白天可外出,但因生活費有限,也只能在附近活動。每週有老師固定前往教英文、華語。營區內設有一間小寺廟及教堂,和一處播放錄影帶的公眾集合場所。

泰國悠樂難民營

 一九九一年九月份,一批在泰國的悠樂難民來信,懇求支助他們在營內的生活。部份等候審查才能決定難民身分者,必須移居至SIKIEW營,這裡是一所禁閉營,營內難民不能與外界聯繫。此營環境非常差,缺水、衛生也不好,大家擁擠地住在一起,受到囚犯般的待遇。因此有些人認為受騙,而要求改善生活環境,首先是靜坐示威,後竟演變成暴動,導致當局對他們管理更嚴,有些人因為被拒絕而自殺以示抗議!

 有一個機會,工作人員終於將難民要求的物品送進營區,但管理者唯恐集合群眾會再引起暴動,而要求由營方自行配給給需要者,當時管內人數已增至七千人,預計將有更多人會被移至此營。

 另外在曼谷的一所移民局監獄,也拘留一些非法入境者,其中部份是悠樂難民。

馬來西亞離島上的悠樂難民營 

 大馬之悠樂難民營位於東海岸的一個小離島,該營大部份費用由聯合國支援,馬國政府負擔一小部份。該島有數十位來自世界各國、受過訓練的志願工作及受薪者前往服務。而馬國的紅十字會,每星期都派專員入營工作。若有任何外國慈善機構樂意援助該難民營,可透過大馬首都吉隆坡的紅十字會總部洽商;外人不得進入該營晤面會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