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共修會
 

尋求永恆的平安
──
香港共修會

資料提供:香港同修/記錄:福爾摩沙苗栗朱同修

流浪式的共修會 積極尋找共修處
果園道場新天堂 幫助難民學功課 立根當前、放眼未來

 居於彈丸之地,受到寸土寸金、地少人多等限制,卻享有東方之珠美譽的這一個世界聞名的海港,在面對「九七」前途的壓力下,師父的前往,就如黑夜的一道曙光,照亮並安定了徬徨的人心......

流浪式的共修會

 在三年前,香港的第一批同修經常帶著帳篷到海灘去流浪共修,或者輪流到同修家裡共修,不然就是等某位同修的店或工廠下班後再去打坐,這樣歷經了一段時間,終於有一所學校願意在禮拜六下午租出一個課室給大家共修,不過隨著人數增長,沒有地方共修還是最大問題。

 後來有同修讓出工廠的二樓作為小中心,雀躍之餘,又可惜交通不便無法盡用,所以仍舊是今天這個家、明天那個家,東奔西跑去共修。也因如此,患難中更見真情,沒有穩固舒適的共修點,反而更拉近彼此的感情,同修就像一家人般感情溫馨又濃縮。

積極尋找共修處

 去年師父到香港講經後,人數又再度增加,原來的共修地點已不敷容納,心裡一急,智慧亮出來,再加上師父幫忙,終於在交通便利點租到一間大的室內運動場,作為共修處。可惜受限甚多,時間上未具彈性又不能擺放經書便利同修,所以仍然不是很理想。

 因為常有機會到福爾摩沙看師父,看到福爾摩沙每個小中心都有自己的共修道場,心裡很羨慕,而每次師父派出家師來,也得跟同修一樣流浪,尤其師父偶爾行腳駐留,因為沒有道場,只得待在酒店之中接見同修及開示,不僅擁擠不便又不能讓師父疲累的身體獲得充分的休息,更讓同修心中不忍,所以迅速找到一處適當的道場,確是當務之急。

 師父很同情香港共修的情況,曾提過可以買下一個小島,或者租一條船去海上共修,不過一直沒有下落。而冥冥之中師父也一路幫忙,有次一位師姊去郊外散步時,偶然看到一處山很綠,是一座果園,地理不錯,詢問之下馬上決定買下來。後來同修去看,只見到處長滿草、又缺水少電…等諸多不便,真是百廢待興。不過那一座道場不曾歷經披荊斬棘的過程?而目前同修也確實須要有一個自己的地方,據此發展才是長遠之計。

果園道場新天堂

 剛買下這座果園時,由於人手不足,所以修整很慢,後來利用假日,大家合力搬運材料上山,先後蓋了廁所和廚房,經過一年多的整理,終於有了電及闢出兩塊平地,在香港難得找到一處風景這麼漂亮又交通便利、不貴的地方,一切都是師父絕佳安排。另外師父還適時送來一位懂水電的同修,為道場解決了裝設技術上的問題。

 此次禪七後,應香港同修誠心的邀請,師父在過境香港時順道至新道場剪綵。不到一天半的時間,大家集思合力,盡用最大的智慧和潛力,為了迎接師父,把耗時甚久的工程奇蹟似的縮短了。當師父四處巡看這座天然的果園道場後,知道尚缺闢山建屋的人才,立即慷慨答允,由福爾摩沙調去數位長住協助建設道場。目前果園內已經甚有規劃,栽種有楊桃、文旦柚、橘子、芒果、香蕉、牛奶果...等果樹,還有四時鮮花綠草,美不勝收。道場內依照地勢,除了整理原有果園之外,還闢有帳篷區和師父休憩的山谷地;谷中地形獨立、幽美,並有一條清澈溪水供應道場的水源。相信不久的將來,這裡在同修的齊心建設下,必定成為美麗的修行天堂。

幫助難民學功課

 香港因為有收容難民,師父多次前往營內探視、安慰他們的精神,所以營內現在有很多人吃素修行觀音法門。香港同修在師父的愛心感召下,以地緣之便,不時地把師父的關懷和愛心傳達進去,藉機也學習到愛心和服務奉獻的功課。

 有位師姊提到當初師父要她入營去服務難民時,她心裡原本不是很樂意,那時師父就說:「妳不要以為是服務別人,其實是服務妳自己。」當時她並不甚深了解其中的意義,經過三年營內往返工作,如今她深刻感到確實是自己被服務。她見到營內難民同修在物質匱乏下,只有一念堅心修行,這是營外自由富足的同修比不上的;反觀香港近年來動盪不安,歷經數次政治、經濟的災難,都化險為夷的度過,憑藉的無非是修行的力量。難怪師父說難民們都是高等的靈魂,流離受苦、分散各個國家,借該國一點物質的因緣,以修行的功德交換,為那個國家帶來善良、安穩的氣氛。

 而且從服務的工作中,她發覺到自己的心胸擴大了,超越家庭、社會,打破國家的分別,愈入營內探視他們,愈不覺得他們是難民,大家彷彿兄弟姊妹般親近。她很感謝師父給她這個機會,可以學習愛、展愛心,讓她真正體會經典上所說:「通過奉獻,才可以認識上帝。」每一次面對困難時,她都求師父指引,愈求師父愈了解師父的偉大和祂無所不在的力量,因此更感覺和師父很親密。透過親身體驗,她證明師父所說:「服務別人就是服務自己」,確實一點都沒錯。

立根當前、放眼未來

 香港同修發現到,最近香港人心比較不穩定。表現在外就變成很浮躁,也許是為了香港的前途「九七」的壓力,讓大家感覺到前途茫茫,住在一樣的海島,有著共同的命運,同修也被染到這種氣氛。看大家在生命財產不足為憑時,著急找明師,想從修行中求解脫,尋找永恆的樂土,或許這也是上帝的一種恩典,藉此提醒孩子們該回家了!香港的同修也積極計劃,如何把師父、觀音法門廣佈給更多人知道,讓他們在眾多修行法門中有更佳的選擇機會。

 聯絡人余師兄表示,香港禪定學會、共修會等組織,其全部目的都是配合師父工作而已,師父才是這一切工具的靈魂。擔任聯絡人期間,自感對新同修照顧方面不是很理想,不過歸納得失後,也更清楚改進的方針,值得欣慰的是,新舊同修都很積極擁護師父的工作,同具真誠和愛心。希望彼此同心協力,以同修的才華,加上默契和努力,勢必有光明的遠景。

圖說:結實纍纍的香港果園道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