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洛杉磯 理查•史都華師兄 (原文為英文)


舉世聞名的19世紀作曲家蕭邦(1810-1849)是音樂史上最富原創精神的作曲家之一,他的創作風格很少受到其他作曲家的影響,事實上,他的許多作品,如波蘭舞曲、敘事曲等都開創諸多音樂曲風之先河。正如一位現代評論家所說:「他的作品在結構和形式上十分獨特,他對平衡與建構的感覺似乎是從某種不知名的源泉湧出。」由此觀之,蕭邦的創作靈感似乎直接來自他與天國的聯繫--那“不知名的源泉”,而非受到早期或同期作曲家的作品所啟發。蕭邦的朋友--匈牙利作曲家及鋼琴家法蘭茲.李斯特(Franz Liszt)--在他的著作《蕭邦生平》一書的序言中證實了這個觀點,他寫道:

為娑婆世界譜曲吧!
上帝十分認可 恩賜靈感
使其作品備顯珍貴


新作欣欣向榮
環繞昔日舊作
以曼妙的音符
譜出絕美樂章

蕭邦出生在華沙一個富裕的家庭裡,父親是法國人,母親則是波蘭貴族的後裔。蕭邦自幼就熱愛鋼琴音樂,六歲時開始正式學琴,他甚至在還不懂得如何將自己的靈感用樂譜寫出前,即已開始作曲。他的音樂才華很快就顯露出來,堪與音樂神童莫札特媲美。15歲時,他的作品首次出版問世,17歲時,蕭邦已被公認為華沙首屈一指的鋼琴家及天才作曲家。

後來由於波蘭政治動亂,蕭邦在20歲時遷往浪漫主義運動的藝術中心--巴黎,除了偶爾出國旅遊之外,他終其一生都定居在法國。由於生性內向,蕭邦很少舉辦公開的音樂演奏會,只為一些友人彈奏,並以教授鋼琴、販售作品為生。

 


「如果這種優美而又奧妙的品質並非來自人類,而是來自上帝,那麼這就是蕭邦給人類最好的禮物。總之,蕭邦比任何作曲家都更能表達內在世界音流和體驗。」--現代評論家

 

蕭邦幾乎只鍾情於鋼琴的音樂創作,他以獨創的方式讓鋼琴「演唱」,因而贏得了「鋼琴詩人」的美譽。他的抒情風格以及對旋律曲調的天分,使他譜出了曠世的絕美樂章,其鋼琴樂曲是音樂史上最經常被演奏的曲目。蕭邦是少數幾位世界級的大師之一,受歡迎的程度歷久不衰,他的每首作品幾乎都成為樂壇不朽的樂章,享譽世界。20世紀偉大的美國鋼琴家亞瑟.魯賓斯坦(Arthur Rubinstein)曾說道:「當蕭邦的第一個音符在演奏大廳響起時,聽眾就已感受到快樂的氣息,他的樂曲動人心弦、享譽全球,深受人們的喜愛,不僅表達方式獨樹一幟,並呈現出個人的藝術風格。」蕭邦的作品除了在演奏會和唱片界炙手可熱之外,也被運用在著名的芭蕾舞劇《林中仙子》(Les Sylphides)以及《鋼琴師》(The Pianist)、《閃亮的風采》(Shine)、《楚門的世界》(The Truman Show)等無數的電影中。

蕭邦之所以備受世人矚目,主因是他能夠喚醒人們對天國音樂--內在音流--的記憶,而內在音流就是他創作靈感的泉源。他與他的楷模約翰•塞巴斯蒂安•巴哈(Johann Sebastian Bach)有著相同的能力,巴哈認為他的作品並非自己所作,而是得自上帝的恩賜,用來榮耀上帝。這種真正的音樂天才已超越了個人想要表現人類體驗的願望,因此更能接近上帝。正如另一位評論家所言:「如果這種優美而又奧妙的品質並非來自人類,而是來自上帝,那麼這就是蕭邦給人類最好的禮物。總之,蕭邦比任何作曲家都更能表達內在世界音流和體驗。」

因此,蕭邦敏感的靈性特質和他與天籟之音的和諧溝通,是他在作曲與演奏的生涯中展現無窮天賦的關鍵。19世紀鋼琴家安東•魯賓斯坦(Anton Rubinstein)稱他為:「鋼琴詩人、鋼琴吟遊詩人、鋼琴的精神、鋼琴的靈魂。」並說:「我不知道鋼琴的神髓是否已挹注其中,但所有的音樂表情都一一展現在他的作品中,他透過鋼琴歌詠人類所有的情感。」

蕭邦的作品顯示出他寬廣的表達能力,譬如,他的第二號華麗圓舞曲(Op.34, No.2 Valse Brillante),親切地詮釋了人類的心靈層面,展現出高境界的音樂之美。清海無上師稱高境界的音樂為「旋律優美的天國教誨」。事實上,許多鋼琴家和學者也都形容蕭邦的圓舞曲為「靈魂舞曲」,表達了他深邃的靈性內涵。這些抒發對上帝、對人類真愛的音樂作品,將作曲家崇高的心境、內在的渴望及深厚的人文關懷表露無遺。蕭邦時代的《遊方音樂家》(The Minstrel)雜誌曾形容蕭邦:「他是鋼琴之神,僅僅藉由指尖之觸存在於娑婆世界,並藉著神遊高境界來長養生命。傾聽蕭邦的琴聲,宛如花兒詠嘆、雲朵呢喃、繁星低語。」

蕭邦與高境界的聯繫,使其曲風自然天成,他的小說家友人奧若.杜蒂凡(Aurore Dudevant),筆名「喬治桑」(George Sand)精闢地說道:「蕭邦的創作渾然天成,令人歎為觀止,他信手捻來,無需絞盡腦汁、也無需預先構思,而是靈感突然湧現於琴鍵,完美、卓越。有時他在散步途中,曲調就在他的腦海中迴盪,他會趕緊透過鋼琴演奏出來,以便再聆聽一次。」看到這個評論,不禁令人想起清海無上師描述她設計藝術作品時,靈感很快從內邊自然湧現的情形:「我的靈感來自內在、來自腦海裡面,有時候還沒開始作畫,圖案和色彩就已經顯現在腦海中,於是我得趕快畫下來,以免忘記。有時候我靈感充沛,一天之內就可以設計十到二十件作品,或甚至一個晚上設計了三十套服裝。」

另外,蕭邦也具有謙卑、不執著、單純等開悟者的特質。舉例來說,當年蕭邦演奏完第二號鋼琴變奏曲這首早期的作品時,德國的大作曲家羅伯特.舒曼(Robert Schumann)回應了一句傳頌至今的評語:「各位先生,讓我們起立脫帽,向這位天才致上最高的敬意吧!」當時蕭邦表現得非常謙虛,他不喜歡被大眾歡呼喝采,然而,大眾對他的喜愛很快就讓他揚名國際。此外,我們也可以從以下蕭邦的書信所摘錄的語句中,印證這位作曲家不執著的態度與不複雜的天性:「我是個革新者,金錢對我毫無意義。」「單純是最崇高的目標,當你排除萬難後就能擁有它!」誠如清海無上師所言:「我們必須像小孩一樣,才能回歸天國;我們不能太複雜,不能對每件事都太在乎,即使我們已經長大成人,也應該保有赤子之心。」審視蕭邦的一生及其留下的文件,不難發現他確實已達到他的目標。

蕭邦因罹患肺結核,於39歲就英年早逝,根據在場的目擊者阿貝.捷洛維基(Abbe Jelowicki)牧師所述,蕭邦在臨終時顯得很快樂,他還告訴別人他很滿足。當時他表示自己感受到無限的喜悅和上帝的聖愛,不留戀世界,滿心希望趕快解脫肉體的束縛,他稱頌耶穌、聖母瑪利亞、約瑟夫的聖名,並親吻握在手中的十字架,然後將它放在胸口,大聲說道:「此刻我正處於恩典的源頭。」彷彿在表示他明白自己即將進入天國無量光的聖境。正如清海無上師所言:「開悟以後,我們就永遠超越生死的界限;一旦我們非常脆弱且易受驚嚇的靈魂了解並超越死亡的恐懼,我們就獲得永生。」或許蕭邦當時確實已達到他在信中所描述的境界:「單純是最崇高的目標,當你排除萬難後就能擁有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