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性與科學



 

美國加州聖荷西 帕蜜拉•米勒師姊(原文為英文)

於我們觀音修行者及許多宗教人士而言,「進入三摩地」、「天人合一」、「萬物同一體」等美好神妙的體驗並不陌生;然而,這些與宗教靈修相關的現象卻一直是科學界難解的迷思,近年來已有越來越多的科學家想一探究竟,他們利用各種先進的科技,試圖瞭解潛藏在這些宗教神秘體驗背後的真理。

在一項名為「神經神學」的新興起的領域中,科學家們做了一些發人深省的實驗與研究,他們對修行者在感受靈性體驗的過程中其大腦所產生的生理變化,做了追蹤探索。2001年5月7日發行的新聞週刊(Newsweek)封面上刊登了這個引人入勝的新論題,文章的標題為「宗教與大腦」。該文作者肯尼士•伍德沃德(Kenneth L. Woodward)在論述中引用了相當多的書籍以及由醫學研究專家所做的控制性研究,為靈修和宗教體驗如何引起大腦神經產生特殊反應提供了論證。

這些「神經神學專家」試圖利用所蒐集的資料,來顯示大腦可以傳送靈性的訊息,並確定是何種因素造成某些人擁有深度的靈性體驗,而某些人卻只有少許體驗或甚至對靈修完全不感興趣。他們想探討神秘體驗和人類的意識的整體關係,並研究在我們的身體或心理上是否存在著一種特定的傾向,使得某些人自然會過著更具靈性的生活?

該篇發表在新聞週刊上的文章同時舉出許多研究實例,從為西藏喇嘛群組所進行的實驗到為方濟會的修女和一位曾在秘魯「瑪丘比丘」(Machu Picchu,秘魯中南部的一處印加古城遺址)體驗到神蹟的婦女所做的實驗,這些研究都得到類似的結果。文中也引用了研究專家大衛•伍爾夫(David Wulff)所說的話:「靈性體驗是超越文化、時間與信仰的一種體驗」,並認為人類大腦的反射結構與活動過程中有一個共同的核心部分。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透過光譜顯像技術,研究人員已經能夠藉著可重複性的實驗,證明在各種不同宗教的體驗中,大腦的特定區域會產生共同性的活動。例如,當靜坐者極度專注時,大腦前葉顯現活躍的狀態;大腦顳中葉則是和情感方面的經驗有關(例如喜悅和敬畏);而大腦顳下葉則負責將諸如十字架或雕像等圖像進行詮釋;這三葉的連結點就是負責掌管語言回應與形成聯繫的地方;當一個人的大腦頂葉完全靜下來時,就會有「萬物同一體」的感受。

上述的最後一項發現最令科學家感到有趣。在大腦後上方的頂葉,有一個部位叫做「方位聯繫區」,當人們體驗到「與萬物合一」這種最深度的感受時,這個區域似乎呈現完全的黑暗(該處的神經原沒有顯像),而這個部位是專責自我對時間與空間的知覺。更精確地來說,左邊的方位區幫助身體和外界劃出清楚的界線,而右邊的聯繫區則對身體所存在的地方產生一種空間感。神經神學研究專家安德魯•紐柏格(Andrew Newberg)在他的著作「為什麼上帝永遠存在」(Why God Won't Go Away)一書中描述了這種機制的作用:如果你從事極度專注的靜坐,讓「方位聯繫區」無法正常運作時,大腦就無法分辨「我」和「非我」,那麼「與萬物合一」的感覺便因而產生。

一個學說認為,若增強大腦顳葉中的電流活動,則可能會引發神秘的體驗並產生一些視覺景象。這種觀點甚至認為諸如聖女貞德、杜斯妥也夫斯基、蒲魯斯特、聖保羅和德蕾莎修女等歷史人物之所以會有超凡的靈性體驗,是由於癲癇症引起的,這種症狀是大腦顳區不正常激增的電流活動所造成。基於大腦的這個部位是負責掌管語言和聯繫,該理論即認為腦部微小的電流改變,是宗教經驗發生的主因,例如像看到上帝之類的境界和一些可解讀的影像。此區的左葉負責掌管自我的意識,如果右葉完全靜止,而左葉受到刺激,那麼透過大腦的解譯,就會產生「自己變得無邊無際」或「與上帝融為一體」的感覺,這就是聖女貞德之所以會聽到「聲音」,而聖保羅會看到聖蹟的原因了。

這些理論似乎是利用簡化的科學,試圖為那些科學界還無法瞭解的現象進行合理的解釋,不過,有一些科學家也承認,單單藉由腦神經的活動,並不足以證實那些靈性體驗是由大腦「想像」出來的。紐柏格也說道:「我們還無法確定神經活動的變化是否和靈性的體驗有關連,換言之,究竟是大腦引發了那些體驗,還是人們真正察覺到靈性的事物,無法確知。」無論如何,這幾類研究不啻已將科學的層面開展到更寬闊的境地,以期能瞭解人類意識的本質,而這正是生命最大的奧祕之一。這個介於科學和宗教領域之間的橋樑,也許將為科學界對靈性方面的瞭解帶來嶄新的突破。

進一步的資訊,請參閱以下網站:
http://www.passig.com/pic/Religion&TheBrain.htm

回目錄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