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傳真

觀心若清梵音似海

中華民國八十年四月二十五日星期四 聯合晚報 當代15版

曾有一段幸福的婚姻 弟子熱心護持風潮漸起
西湖道場與觀音法門 與傳統僧侶不同 關心流亡悠樂難民行動
 
唯一的真理? 新興教派的聲音

 宗教界的傳奇人物──清海法師,到處演講會,到處轟動,實況錄影帶,也成為第四台播放的寵兒;這位瘦小的出家人,在外表上與傳統僧侶亦有很大的不同。究竟她是一個怎樣的人物?為什麼能帶起如此風潮?

(頁內圖略)
▲圖說:前年底,清海無上師到一處悠樂難民營宣慰。她已出家,卻仍對流亡海外的同胞付出血濃於水的感情。)

 本月19、20日兩天,在台北國父紀念館舉行「即刻開悟,一世解脫」演講會的清海無上師,是近年福爾摩沙宗教界極引人注目與爭議的焦點之一。

 她所主持的法會場場轟動,演講錄影帶常在全台各地第四台播放。最近她演講會的廣告,更頻頻在各種媒體出現,讓多數人印象深刻,並不禁好奇:這位瘦小的出家人,究竟是什麼樣的人,為什麼會帶起如此的信仰風潮?

曾有一段幸福的婚姻

 她是悠樂人,出生於富有的醫生家庭,雙親信仰天主教,她從小就上教堂並熟讀聖經。但很特別的是,據她回憶,自幼即不沾葷腥,隨信佛的祖母吃素。

 她18歲到英國讀文學,再到法國深造,後來到德國國際紅十字會當翻譯。在德國期間,她與一位科學、醫學雙料博士結婚。據她回憶,這段後來因出家而結束的婚姻生活非常幸福,丈夫對她的四處訪師求道,也能諒解、支持。

 只是,後來她在修行中體悟到:唯有出家,才有機會實現完美的「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幾經溝通,終於獲得丈夫首肯,正式出家。

 她出家後,曾得到一位師父指導,傳授她《楞嚴經》所說的「觀音法門」。而後自行前往喜馬拉雅山閉關修行,住山洞,採食野菜,是一段頗具傳奇色彩的修行歷程。

弟子熱心護持風潮漸起

 離開喜馬拉雅山後,她到福爾摩沙,接受佛教出家人的「新兵訓練」──「具足戒」,而後開始弘法。

 剛開始,因為中文能力不夠流暢,及弘法態度不積極,清海法師雖被信徒以「來自喜馬拉雅山的修行人」相稱,以號召信眾,但「觀音法門」成立初期,發展情形平平。後來,部分弟子熱心護持,四處安排她弘法演講,信徒日多,風潮漸起。

 海法師本人通曉5國語言,口才不錯,言談幽默;尤其具有群眾魅力,頗擅掌握法會現場氣氛,常在演講結束後,將會場擺置的鮮花、水果等供養品,一一分贈兒童或在場人士,場面溫馨,入門弟子向心力尤強。

西湖道場與觀音法門

 一向不主張蓋廟的清海法師,在福爾摩沙的主要道場,是在苗栗西湖的「西湖道場」,坐落在一片山谷間,200多位出家眾住帳篷,平日農耕、做手工藝,原則上自給自足,不向非入門弟子化緣。清海法師本人也曾編織圍巾、作畫義賣,以應弘法所需。

 目前,「觀音法門」在全省各地有10多個共修道場,多在鄉間或山邊,以竹子、茅草搭蓋簡單的小屋,也使用一般的登山帳篷。

與傳統僧侶不同

 近年來,傳統佛教界批評聲音頗多,清海法師就改稱號為清海無上師,法衣也稍異一般福爾摩沙出家人。最近因視神經開刀,就蓄留短髮保護頭部,漸成習慣,也不再剃淨,因此外表看來,已和傳統僧侶形象有相當差異。

 對此,佛教界人士以有違出家人戒律,不表贊同;但清海無上師則表示,穿什麼衣服,跟真正的修行無關。

 此外,「神通」傳統也圍繞著清海無上師。當被問及這一點,她乾脆回答:「有,我有神通,我的弟子都知道我神通廣大。」她並表示:「這不是開玩笑」。不過她也補充說,修行人不是魔術師,她不會馬上變一個蘋果來證明她有神通,就像一個醫生不會為了證明自己的醫術,而隨便找個人開刀;「無我神通」是有因緣、有需求才運用,並不是用來滿足人的好奇心。

關心流亡悠樂難民行動

 來自悠樂的清海無上師,對流亡海外的悠樂難民生活,一向頗為關心。最近,悠樂政府開始向國際社會開放門戶,各國因此開始出現遣送悠樂難民回國的說法,部分難民因此自殺,使她相當難過。她因此籌備成立「難民待遇合理化國際委員會」(ICR),並將捐款美金700萬元協助悠樂難民,避免他們被遣送回國。

 至於她自己想不想回故鄉看看父母呢?她說,不可能,回去就表示認同悠樂政府,她絕不認同對自己人民如此殘暴的政府。她父親曾被送進「勞改營」。她並表示,悠樂4000多年的歷史中,人民從未因任何天災人禍而流亡,現在的政府一上台,人民就開始大逃亡,這種悲劇前所未有。

 

(頁內3圖略)
▲圖說:來自悠樂的比丘尼——清海無上師,曾在喜馬拉雅山閉關修行,她所創立的「觀音法門」在福爾摩沙信徒不少。
▲圖說:清海無上師頗具群眾魅力,弟子向心力尤強,弘法場面熱烈。
▲圖說:「觀音法門」不蓋廟,在苗栗西湖的主要道場,及全省10多個共修這場,都住帳篷,或用竹子、茅草搭蓋。(提供照片)

《檔案夾》之一

唯一的真理?

 悠樂比丘尼清海無上師所傳授的「觀音法門」,她解釋是「古老的真理重新被尋獲」,但一般認為是新興的宗教修行法門。

 清海無上師在演講中,公開將上帝與佛性並提,並屢次稱頌聖母瑪莉亞、耶穌、穆罕默德及釋迦牟尼佛都是過去值得崇敬的「明師」。她認為,世上真理只有一個,是人類的分別心作祟,才產生不同的宗教;而修行「觀音法門」,則可助人在今生尋獲這「唯一的真理」。

 雖然清海無上師9年前剃度出家,並在福爾摩沙受佛教比丘尼的「具足戒」;但因所宣揚的教義與傳統佛教不盡相同,引起傳統佛教界頗多爭議。因此,有人問她到底是那個宗教或教派,她回答:「我沒有宗教。」

 不過,目前在福爾摩沙聲勢頗眾的「觀音法門」,一般認為源自佛教無疑。清海無上師曾指出:她看《楞嚴經》(佛教經典)中,釋迦牟尼佛強調, 這個「觀音法門」是唯一成佛的法門。

 「觀音法門」收授入門弟子的標準頗嚴,須吃全素、每天打坐2個半小時,並受五戒(戒殺、盜、淫、妄、酒)。入門前並須經清海無上師「印心」,這就是她一貫強調的「即刻開悟,一世解脫」法要。不過,有些佛教界人士認為,上述說法不但違反佛法的「因果律」,且如「修行速食化」的嫌疑,有待商榷。

★《檔案夾》之二

新興教派的聲音

 一個佛教,為什麼區分這麼多宗派或法門?對佛教不熟的人也許會有這樣的疑問。其實, 2500多年前,釋迦牟尼佛創立佛教的時候,並不分宗派。

 後來,為方便不同心靈特質的人,選擇各自適合的修行方法,才區分法門,各有傳承,形成後世的大、小乘佛教,顯、密十三宗等教派。

 佛教根據傳教路線,以印度為出發點,北傳到中國、朝鮮、日本,南傳到泰國、斯里蘭卡等。北傳佛教重渡人,又稱「大乘佛教」;南傳佛教重自渡,又稱「小乘佛教」。

 盛行於中土的大乘佛教,又依修行方法,分為顯教、密教。目前在福爾摩沙信徒最多的淨土宗(念佛法門)及禪宗,就是顯教較興盛的兩支。至於近年來,因多位西藏活佛來台傳法,信眾漸廣的密宗,則盛行於西藏,旁及尼泊爾等地。

 一如世界其他宗教,佛教發展史上,也常因突出的新宗教領袖,對教義及修行方法有新的創發,而建立新興教派。如50多年前成立的日本「日蓮正宗」,及近日才成立的盧勝彥「真佛宗」,乃至不特別標榜佛教法脈的清海無上師「觀音法門」,一般皆視為源自佛教的新興教派。

 這些新興教派的共同特色,是教義與體制稍異傳統,短期間內,很難取得傳統佛教界認同;但也因立論新穎,及創派領袖個人宗教魅力,發展聲勢不小。